定州钮店:千里赴唐“取经”探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大计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5-09    
    坐落在冀中平原沙河南岸的定州市高蓬镇钮店社区,在两任村党支部书记带领下,从昔日的“乱、穷、破”村,一举蜕变为全国文化生态村、十佳小康村、全国文明村镇。如今站在乡村振兴的新起点上,如何才能进一步解放思想,涵养改革的能量,是钮店人在追寻新发展新突破时所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此,河北省共产党员杂志社、中共定州市委组织部组织钮店社区“两委”班子,远赴千里之外的唐山市,与红旗党支部村滦南县姚王庄镇李营村,以及玉田县鸦鸿桥镇刘现庄村和丰润区西那母庄三村就如何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经验和模式进行了深入地交流学习。先进党支部先进村集体之间的交流与碰撞,激发出了思想的火花,也为全省5万多农村党支部提供了可思考、可借鉴、可复制的宝贵经验。
    通过两天的走访考察和座谈交流,使大家得出了一致的结论,那就是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推动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的重大举措。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既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走好乡村振兴路,关键要有个好支部
    3月24日下午,春风和煦,阳光明媚,在全国文明村镇、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滦南县姚王庄镇李营村,考察组一行先后参观了同心湖、现代农业示范园、村委会办公楼等地,参观过程中,大家听村民说的最多的,便是村里有个好支书。
    李营村党支部书记李志刚,是土生土长的村里人。1987年,李志刚从部队复员后,当上了李营村党支部书记。“当时村里穷啊,没有矿业和工副业,不临交通干道,不靠县城集镇,全村700多口人,只有1400多亩盐碱地,人均收入不足300元。”
    李志刚带领村“两委”班子经过多方考察,决定将旱地改成稻田,从改变种植结构入手提高农民收入。旱田改稻田谈何容易,李志刚最大的体会就是一个“苦”字。“不止工作艰苦,还有老百姓不信任的心里苦。”
    为了干出个样子给村民看,李志刚每天晚上都要带着村“两委”班子到稻田里巡逻,“那些日子,吃饭也没个准点,家里人送来几个馒头,我们就坐在地头,就着西北风嚼吧几口完事。晚上实在困得受不了,就倒哪儿睡哪儿,有时在壕沟里,有时在垄沿上……”李志刚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一年,全村900亩水稻亩产效益达1200多元,收入是往年的四倍多。第二年,村里一鼓作气,把剩下的旱地全部改成稻田。从此,李志刚和“两委”干部就一门心思地围绕“土地”做文章,先后开展了稻菜双茬、拱棚蔬菜、冷棚蔬菜、中棚蔬菜、温室大棚等实验,直到建成现代农业示范园,这条结构调整、农业升级之路,使全村人均年收入从1987年的不足300元,提高到2017年的60000元,翻了200多倍。8次产业机构调整与升级,使李营村现代农业特色愈加彰显,内涵更趋成熟、丰富和完善,实现了由“土里刨食”到“土里刨金”的转变。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