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有什么词语可形容雷电 3 接口的现状,「叫好不叫座」可能是我能想到的最贴切的说法了。在专业人士的眼中,雷电 3 的超高带宽,极大地提升了生产效率;但在一般用户眼中,雷电 3 外设的超高售价,让人无从下手。
三星的 X5 雷电 3 移动硬盘,因高速与高价而出名
不过事情似乎出现了一丝转机:英特尔将向 USB 推广组织开放雷电 3 协议规范,也就是说芯片制造商可以在无需缴纳授权费的情况下生产带有雷电 3 控制器的产品了。不用缴纳授权费自然可以进一步降低产品的设计成本,英特尔也希望以此来进一步扩大雷电 3 的外设阵容。
但芯片制造商似乎不太买账,即使不需要另外缴纳授权费,芯片本身也存在制造成本。以各厂商每季动不动就上千万台的销量来看,增加的每一分成本都不能轻视。因此大多数笔记本厂商都不会在中低端产品中加入对雷电 3 的支持,比如在LG 的 Gram 系列就曾经出现过最低配笔记本「阉割」雷电 3 这种做法。
作为雷电 3 背后的主导开发者,英特尔自然也是看在眼里、疼在心上。自己花大价钱开发的次世代高速协议,结果大家都不待见它。眼看着 USB 正靠着 USB-C 的拓展性抢占用户市场,英特尔也不甘示弱,宣布在其代号为 Ice Lake 的下一代 10 纳米制程处理器中,将直接集成雷电 3 控制器。
现有雷电 3 设备的工作流,未来电脑侧的雷电 3 控制器有望集成在处理器中
这也就意味着电脑厂商只要搭载 10 纳米制程的 Ice Lake 处理器,无需再额外购买第三方雷电 3 控制芯片,也直接可以推出使用雷电 3 接口的电脑。这意味着电脑使用雷电 3 已经没有了额外成本,我们的下一台电脑,将有很大概率直接集成雷电 3接口。
而且,USB-IF 也正在推动 USB 4.0 和雷电 3 的融合。在前段时间公布的 USB 4.0 标准中,USB 4.0 的最高带宽从 20Gbps 翻倍,来到了与雷电 3 平起平坐的 40Gbps,也同样支持最高 100W 的供电,同时连接两台 4K 显示器或一台 5K 显示器,甚至还加入了对外接显卡(eGPU)的支持。这规格听起来是不是很像雷电 3 的数据?因此也消息称「USB 4.0 标准是基于英特尔所开放授权的雷电标准开发的」。
USB 4.0 的速率也来到了 40Gbps 的关口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免授权费与处理器继承雷电 3 控制器的正式开始,使用雷电 3 协议 USB-C 的电脑厂商、外设厂商会越来越多,外设数量与种类也将延续每年翻番的势头。现在市面上已经能轻易找到使用雷电 3 协议的显示器、拓展坞、硬盘、外置显卡甚至是辅助运算设备。至于在未来,雷电 3 甚至有可能进入工业领域,成为一切高速率传输的首选协议。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讲,在 USB 4.0 与 雷电 3 走向融合的未来,以后可能无需考虑这款口接走的是雷电 3 还是普通的 USB,只要把线接上就能直接使用。今后出差也无需再带上一大把电线,一根 USB-C 就能解决一切接口问题。
总结一下,推动雷电 3 与 USB 4.0 的融合,在我看来对用户而言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在传输速度大幅提升的同时可以避免各种线材、充电器不兼容的问题,防止资源上的浪费。在最新的 Windows 10 中,雷电 3 设备已经支持了热插拔;Mac OS对雷电 3 的支持也日益完善。只要雷电 3 外设的价格能进一步下降,其潜力与未来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