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官宣造车,“赌”上全部的雷军这次会赢吗?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人气:    发布时间:2021-04-01    

“我愿意押上人生所有的战绩和声誉,为小米汽车而战。”3月30日晚间,在小米春季新品发布会上,雷军以“孤注一掷”的姿态向外界宣告了其造车决心。当日早些时候,小米曾发公告,宣布小米智能电动汽车业务立项。

随着公告的发布以及雷军的回复,小米造车终于靴子落地。小米集团拟成立一家全资子公司,由雷军亲自带队,发展智能电动汽车业务,预计未来10年将投入100亿美元。

过去二十多年,雷军经历了从程序员到管理者、从创业者到投资人、从互联网行业到硬件行业三次大的转变。如今,年过五旬的雷军选择重新出发,押上全部投身智能汽车领域。巧合的是,同日张一鸣在内部演讲中表示,“随便说 All In 的公司有很大问题。”雷军话说得太满是否会被“打脸”?小米造车又将面临哪些挑战?

为造车押上全部声誉

3月30日下午,小米集团披露公告称,公司董事会正式批准智能电动汽车业务立项,拟成立一家全资子公司,由雷军亲自带队,负责智能电动汽车业务。首期投资为100亿元,预计未来10年投入100亿美元。

在当晚的小米春季发布会上,雷军再次证实了此事,并表达了造车的决心,“这将是我人生当中最后一次重大的项目,我愿意押上我人生所有积累的战绩和声誉,为小米汽车而战。”话音刚落,台下掌声雷动。

有关小米造车的传闻由来已久,但均未被证实。此前小米集团总办副主任徐洁云曾两次澄清造车传闻,“掌握一个原则就行:但凡说小米要造车的,都是假新闻。”随着传闻越演越烈,假的也逐渐成为事实。

雷军坦言,这期间经历了十分复杂的心理拉锯战。

据雷军描述,其对电动汽车一直非常看好,2013年曾两次拜访特斯拉创始人埃隆·马斯克,在过去的七八年里,他也投了近10家电动车产业的公司。“造车是一个非常时髦的话题,然而高管讨论过几次,主题都是怎么真正把手机业务整明白,心无旁骛地专注在(手机)核心业务上。”

直到今年1月15日,小米董事会建议小米高管们研究一下电动汽车的前景。

“一开始我内心非常抗拒,”雷军表示,“我们花了5年时间才好不容易把手机业务做到今天,成为世界第三,手机这场仗还没有打完,做车会不会分心?”

不管雷军有多么不愿意,“1月15日,我们开始认真调研。”

这期间,雷军听到了很多人的意见,一大群朋友拼了命地劝他造车,但他会疑惑:为什么觉得小米能造车?得到的答案也很简单:“小米既懂硬件,又懂互联网,为什么不造车?”“同行都在造车,你们不造会不会落伍?”“会不会手机和车是一件事情呢?”

但雷军也听到过反对的声音,“汽车工业非常复杂,投入巨大,动辄几十亿上百亿,弄得不好就很容易翻船。”“你们是外行,估计搞不定。”“别人的电动汽车已经干了5年、6年,你们现在才开始,是不是晚了点?”

做还是不做?“这个决定对我来说太重要了,白天我觉得有100条理由可以做,晚上又有100条理由不能做。”雷军坦言。

75天过去,小米管理层在经历了85场业内拜访沟通、200多位汽车行业资深人士的深度沟通、4次管理层内部讨论会、两次正式的董事会等复杂的过程,终于宣布小米正式进军智能电动汽车行业。

“从我做决定的这一刻开始,我就不再关心压力了,我只关心小米有没有能力为米粉做一款感动人心的好车。”雷军表示。

千亿资金仍面临挑战

对于电动汽车行业来说,小米是一位新兵,没有任何经验。雷军自己也清楚汽车行业的风险,“动辄上百亿的投资,至少要干个三五年才见效。”

不过在他看来,今天的小米不是十年前只有“三五个人、七八条枪”的小米,而是已经有一点点的积累,“值得我们大干一场”。在发布会上,雷军大方地秀出了小米的实力。

“我们有什么?我们有钱,有一万多人的研发团队,有优秀的工程师团队,还有全球前三的手机业务以及全球最好的智能生态。”雷军如是表示,同时他公布了小米集团2020年底的现金余额:1080亿元。

而在此之前,即3月24日,小米集团披露了2020年的财报。根据财报,去年小米实现营业收入2458.66亿元,同比增长19.4%;经调整净利润为130.06亿元,同比增长12.8%。

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3月29日,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共有有效专利6758项,其中专利名称、专利摘要包含“发动机、导航、车、驾驶、雷达、行驶”的专利有211项。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新能源汽车分会副秘书长曾丕权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小米造车有优势也有难度。

在他看来,小米有强大的现金流,造车的话在资金层面没有问题;此外,小米在人才储备方面也有基础;且小米自身的创新能力也很强。“此前雷军投资了小鹏和蔚来,看着近几年小鹏和蔚来的成长、发展,雷军有了信心。加上小米给自己的定位是一家互联网科技公司,跟特斯拉的定位也是匹配的,更加坚定了他造车的信念。”曾丕权称。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对本刊表示,小米造车有产业链及资金方面的优势,同时小米又投资了很多造车新势力企业,“所以知道别人是怎么造的,自己也能造出相对较好的车。”

值得一提的是,即便账面上趴着千亿资金,又能否支持小米的“造车梦”?众所周知,造车非常烧钱,贾跃亭的FF91从万众期待到“难产”四年,原因一直是缺钱,而蔚来也因在2016年-2020年5年时间里亏损超过300亿元,成为造车新势力的亏损王。

另一方面,曾丕权指出,人才的匹配、架构以及专业性是小米造车最大的难度。

“从宏观的角度看,2030年以后,整个汽车产业‘老大是老大、老二是老二’的市场格局,基本上定格了。”在曾丕权看来,小米造车,肯定需要一段时间的摸索和试错,在此过程中,小米能不能快速地进行人才匹配、快速地组好队,能不能快速地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如何跟老牌车企或合资企业竞争,是摆在小米面前难度系数最大的问题。

崔东树认为,虽然造车跟造手机基本上是一个概念,但比起造手机,造车的流程工序更加复杂,对安全性的要求更高。

“小米造车肯定是不容易的,”曾丕权表示,但是必须要这样做,没得选择,“全球性的市场竞争是激烈的,每个领域的市场份额也就那么多,要想分一杯羹,除了要看企业自身的实力,还要看企业的领导者对未来的把握,对未来趋势的掌控。”

根据IDC中国季度手机市场跟踪报告,2020年国内手机市场整体出货量约3.26亿台,同比下降11.2%,手机市场趋于饱和。相比之下,我国汽车市场规模巨大,“在5万亿以上,包括零部件就要翻一番,有10万亿,”崔东树表示。

汽车行业规模确实大,但赛道也越来越拥挤。除了蔚来、小鹏、理想汽车等国内造车新势力,奔驰、宝马、奥迪等豪华品牌相继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上汽、比亚迪、丰田等传统车企也开始发力,加上特斯拉国产化的冲击,行业竞争日趋白热化。

在时代的大浪潮面前,小米将何去何从?

在昨晚的发布会上,雷军说他思考的关键点是,相较于十年前,小米是否还有一如当初的勇气、决心、体力和投入。“显然,如今这个答案是肯定的。”他表示,“只要大家愿意等待,我们一定会全力以赴、不负众望,尽早把小米汽车拿到大家面前来。”

“年轻人的第一台车”能不能面世,以及何时面世,让我们拭目以待。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