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组网满“周岁”,北斗如何“圈粉”?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人气:    发布时间:2021-09-17    


北斗正在悄悄融入你的生活。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统计分析报告显示,2021年一季度中国申请接入北斗系统的智能手机占79%;国内超700万辆汽车、3.63万辆邮政快递车、1600艘公务船舶都安装了北斗系统。

2021年7月31日,是中国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开通一周年。

2021年9月16日,首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在长沙举行。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陈飞在新闻发布会上透露,在这一年里,北斗精准服务遍及全球。业务范围覆盖了全球120个国家和地区,全球总用户数量超20亿,日访问量达25亿次。

从2012年开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提供区域服务,成为国际卫星导航系统四大服务商之一。北斗系统谁能用、怎么用等问题,一直备受瞩目。

“北斗是‘护身符’”

浙江舟山的嵊泗列岛,居民大多以出海捕鱼为生。59岁的吕平华向南方周末记者回忆,他在上世纪80年代第一次“跑船”时,往哪个方向走,该走哪条路线,凭的都是“个人经验”。

“后来,从使用指南针到GPS,再到安装北斗导航仪,越来越高科技了。”吕平华见证了各种导航定位系统在中国渔业领域的迭代与发展。

闯海多年,吕平华心里有本明白账:捕鱼收获多少,决定收入多少,台风大小决定损失多少。“自从装了北斗终端后,因台风造成的损失是越来越少了。”

吕平华告诉南方周末,如果遇到台风天气,北斗船舶安全监控智能平台就会发布台风预警信息,指挥渔船回港避风,同时通过平台实时监控渔船回港情况,确保人员全部上岸。

“在实时监测、提前预警、转移人员方面,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发挥了科技支撑作用。”《航空知识》主编王亚男向南方周末表示,北斗让防灾减灾能够未雨绸缪。

对于北斗导航仪,渔民们习惯称之为“千里眼”“顺风耳”,但吕平华则把北斗称为“护身符”。

那是一场再普通不过的出海作业,当一根上百斤的杆子“轰”地倒下,意外砸伤一名船员后,所有人都慌了。“哪怕渔船立刻调头回港,也根本来不及。”吕平华回忆当时的场景,仍心有余悸。

他庆幸,导航仪上有“一键求救”的报警功能。在向指挥中心发布求救信息之后,用于医疗救援的直升机很快把受伤严重的船员接走送往医院。

对于应急救灾,北斗终端导航仪还有一项“独门绝技”,那就是1000字的短报文通信功能。对于原本只能被动接收导航定位信息的用户来说,能够主动上报自己的精准位置和灾情信息,就可为救援带来重要的信息支撑。

在通信手段有限的海上,这项功能深受欢迎。吕平华告诉南方周末,在没有网络的情况下,海上的渔民能随时与陆地上的人进行联络,“就像打电话一样方便”。

出海作业能实时监控,遇险可随时报警,在海上能收听天气预报和预警通知……在我国渤海、黄海、东海、南海等海域,北斗智能终端俨然已成为渔船的出海标配。据统计,全国七万余只渔船和执法船安装了北斗智能终端,累计救助一万余人。

北斗的应用场景并不止于此。

在长沙某农场,谢康平的农机车自从安装了北斗导航农机自动驾驶系统后,耕种活突然变得“很轻松”。他告诉南方周末,以前靠人工插标杆的时候,至少要40分钟才能完成。“现在有了自动驾驶系统,5分钟内就可以完成,还更标准化。”

谢康平介绍,将北斗终端导航系统与智慧农作系统结合起来,只需开发出一套嵌入式系统,自动接收系统指令并获取空间位置信息,再规划好作业路线,直接给农机下达播种、施肥、灌溉、收获等各项作业指令,农机就能自己“跑”起来。

“黑科技”深度融入农业生产,精准农业成了北斗的“忠实用户”:盘旋于新疆阿克苏市棉田上空的植保无人机,正精准有序地喷洒着农药;广东湛江的农民正使用北斗无人驾驶插秧机自动作业,不到10天就完成了550亩水田插秧工作。

据了解,由湖南某公司核心研发的“北斗+安全智能监测预警云平台”,可实现对各类基础设施结构和地质灾害进行全天候、全自动的信息化专业监测预警,有效化解风险。该技术目前已在全国17个省市布设监测点超过5900个。

王亚男认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农林渔业、交通运输、气象测报、电力调度等行业中的应用早已“如火如荼”,且立下了“汗马功劳”。他说,“有了高精度定位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就变成了时空智能的基础设施。”

“北斗+”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实际上是一个提供精准定位和授时的系统。”航空专家张学峰告诉南方周末,北斗应用早已在百姓日常生活中时刻发挥着作用。

每晚下班后,广东的赵蕾习惯了打开地图应用,点击“打车”,自动定位出发地,手动输入目的地,各种选择呈现在眼前,所需费用也预估出来了,这是地图应用提供的多平台多车型“一键打车”服务。

“我感到现在地图应用越来越精细化,不管是打车、骑车,还是乘公交地铁、开车自驾,都离不开地图应用导航。”赵蕾告诉南方周末,“尤其是3D实景地图功能,以前在商场里找一家奶茶店,得一路不停地问过路人,现在靠这个‘实景’的指引就能找过去。”

其实,北斗应用的最“酷”时刻,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北斗技术为湖北和很多其他地方的医疗基础设施建设,缩短了测量的时间,提高了施工效率。

据新华网报道,2020年1月,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十万火急时,北斗高精度定位设备确保工地大部分放线测量一次完成,为医院迅速施工争取了宝贵时间。

这双“太空中的眼睛”,时刻保卫着国家安全,而且基于北斗导航服务的行业应用正在与各行各业融合。

“现在我每个月可以少交两张罚单,省下400元钱。”说这话时,在广州跑网约车的孙兴笑着告诉南方周末,在“北斗”成功组网后的一年中,手机搭载了北斗高精度所带来的车道级导航,定位更加精准,让他少走了很多弯路。

如今,全球应用北斗系统导航的手机已经超过3.72亿部。

张学峰表示,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正推动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高精度时空基准服务、智慧汽车基础地图、道路交通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攻关,服务智能医养等各类新需求。

虽然北斗应用带给人们无处不在的便捷,但王亚男觉得其还有待改进。

“刚开始用卫星导航的时候,全世界用得最多的就是美国的GPS系统。”王亚男表示,中国大部分手机厂商、地图软件制造商也往往用“GPS”来代替所有卫星导航系统。他建议厂商和制造商能够根据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的情况做适应性调整,“比如,把‘GPS信号’改成‘北斗卫星导航信号’,让更多人知道北斗应用其实就在我们身边。”

从支持150个用户开始

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之前,全球主要的三大卫星定位系统分别为美国的GPS、苏联/俄罗斯的格洛纳斯(GLONASS)和欧盟的伽利略(Galileo)。

“如果没有北斗的绝地逆袭,我国的导航发展恐怕还要受制于人、举步维艰。”王亚男说。

凭借着推出时间早、覆盖率高和定位准等优势,美国主导的GPS迅速在全球范围内普及,甚至GPS一度成为卫星定位系统的代名词。GLONASS和Galileo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出于打破GPS垄断的考虑。

跻身全球四大定位系统,北斗是如何做到的?

实际上,整个北斗卫星定位系统从研发到落地,经历了“北斗一号”“北斗二号”“北斗三号”三个阶段。

2000年,两颗北斗卫星成功发射并入轨,北斗一号落地。它实现了中国卫星导航系统从无到有、从0到1的突破。“当然,北斗一号也存在不少缺陷。”张学峰告诉南方周末,它的定位精度只有20-100米,支持的用户数量只有150个,实用性不够。

2010年到2012年,有14颗北斗卫星发射升空,分布在了近地球轨道、中地球轨道和静止地球轨道。北斗二号极大地增强了定位系统的实用性,不管是军事领域还是民用市场,北斗都能站稳脚跟。

“北斗三号则是一次更加全面的升级和短板补足。”王亚男说。北斗三号实现了全球信号覆盖,不再局限于原来的亚太地区,在地球上的任何一个区域,都能看到5颗以上的北斗卫星。至此,北斗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定位系统,具备了和GPS等对手分庭抗礼的实力。

2018年12月27日,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宣布,北斗三号基本系统完成建设,并开始提供全球服务,这标志着北斗系统正式“从区域走向全球”。

据了解,中国专门为北斗定位系统组建了近3000个地面参考站,能够给卫星提供额外的补充信息,让定位更加准确。

据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于2020年5月发布的《2020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显示,以北斗应用发展为核心,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已达到3450亿元,同比增长了14.4%,与2012年相比,总体产值增长了4倍多。

“如果没有北斗,继续依赖于GPS,那么就难避免受制于人的命运。无数的案例已经表明,这条路是行不通的。在新的复杂局势下,北斗三号给了我们打了一针‘自立自强’的强心剂,前进的道路或许充满曲折,但终究是光明的。”王亚男说。

北斗的世界“朋友圈”

缅甸的热季和雨季,闷热难忍。一线测绘人员需要扛着专业仪器在现场进行勘测,十分辛苦。而北斗终端导航的应用,带来了便利和效率。

索莫扎是北斗设备在缅甸的代理商,多年来与用户的长期接触中,对北斗设备优异的性能留下了深刻印象。

他在社交媒体平台上感叹:“太准了!无论是建筑物还是树,都能做到精确测量。”

缅甸只是一个缩影。借助“北斗”在亚洲地区信号覆盖的天然优势,东盟和许多“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加入了北斗导航终端应用的第一批世界“朋友圈”。

在泰国,有2000万辆摩托车正在依托北斗系统进行车辆管理;印度尼西亚的土地确权、乌干达的国土测试、巴基斯坦的机场授时,都通过北斗系统在全球的各项服务才得以实现……

中国和阿根廷在2020年底签署《中阿合作谅解备忘录》,中阿双方将在卫星导航领域加强联合应用,加快推动北斗系统服务阿根廷国家经济社会发展。

“组网一年来,已经有大量客户接入,比如无人机、手机、车辆,甚至包括割草机器人的客户。目前北斗的接入量已经超过了20亿。”北斗全球位置服务平台负责人周儒欣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北斗”的成功,也为其他导航系统提供了范例。

据俄罗斯通讯社2021年4月21日报道,列舍特涅夫信息卫星系统公司总经理尼古拉·捷斯托耶多夫在俄罗斯科学院大会上讲话时表示,俄罗斯格洛纳斯导航系统的卫星星座系统将学习“北斗”,转向采用高椭圆轨道卫星,并在未来增加到30颗。

不过,北斗也还有新的任务。

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副院长、北斗三号系统卫星总设计师林宝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坦言,卫星发射到天上后,理论上软件发生错误的频率大概是几年出现一次。“卫星进入太空之后虽无法变动硬件,但我们也能通过天地间的通道,对软件进行重构和在轨赋能,就像手机App软件能升级更新一样。”

他表示,下一代北斗卫星的发展将由需求引领,会越来越关注创新应用。将结合5G等先进通讯技术实现室内精确导航,做到不仅能在海面提供导航定位和搜救服务,还能深入到水下;不仅能为地球表面导航,还会向地月系统延伸,最终成为能为深空探路引航的天文导航系统。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责任编辑:admin